•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体育/制
  • DB23T 3676.1—2023 室内运动冰场制冰要求 第1部分 冰壶

    DB23T 3676.1—2023 室内运动冰场制冰要求 第1部分 冰壶
    冰壶制冰要求室内运动冰场冰面质量运动场地
    16 浏览2025-06-03 更新pdf0.48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室内运动冰场中冰壶场地的制冰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及维护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冰壶运动场地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
    Title:Indoor Sports Ice Rink Ice Making Requirements - Part 1: Cur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S86
    国际标准分类号:97.220.40

  • 封面预览

    DB23T 3676.1—2023 室内运动冰场制冰要求 第1部分 冰壶
  • 拓展解读

    DB23/T 3676.1—2023《室内运动冰场制冰要求 第1部分:冰壶》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冰壶场地制冰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场地基础条件

    5.1 场地尺寸

    冰壶场地的长为44.5米,宽为4.45米。这一尺寸是国际冰壶联合会(WCF)规定的标准尺寸,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和一致性。任何偏离此标准的情况都可能导致比赛规则的变化或不公平竞争。

    5.2 地面平整度

    地面应保持平整,最大允许偏差为3毫米/2米。这是因为冰壶比赛中,冰面的微小不平可能会对冰壶的滑行轨迹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比赛结果。

    制冰前准备

    6.1 温湿度控制

    在制冰前,场馆内的温度应控制在-5℃至-8℃之间,相对湿度不应超过50%。这样的环境条件可以保证冰层的质量和稳定性,避免因温湿变化导致的冰面开裂或其他问题。

    6.2 水质要求

    用于制冰的水必须符合GB/T 14848中规定的三级水质标准。这意味着水中杂质含量较低,有助于形成高质量、透明且均匀的冰面,减少气泡和杂质对冰壶滑行的影响。

    制冰过程

    7.1 冰面厚度

    初次制冰时,冰面厚度应达到5厘米。这一步骤是为了确保冰面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后续的比赛活动,并且能够承受冰刷等工具的压力而不变形。

    7.2 喷淋系统设置

    喷淋系统的喷嘴间距应设定为150毫米,水流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升至3升之间。这样可以保证冰面被均匀覆盖,同时避免过多的水量造成浪费或者冰面过于湿润。

    7.3 冷却时间

    每次喷淋后需要静置至少30分钟让冰层自然冷却硬化。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一层冰充分凝固,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性强、结构稳定的冰面。

    维护与调整

    8.1 日常维护

    每日比赛结束后需进行清扫并检查冰面状况。如果发现有划痕或凹陷,则应及时修补。修补材料应选用与原始冰面相同成分的产品以保持一致性。

    8.2 定期修整

    每隔一周左右应对整个冰面进行全面修整,包括打磨去除表面污垢及修复受损区域。修整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原有坡度不变,以免影响选手投掷策略。

    通过遵循以上这些规定,在建设与管理冰壶场地时就能更好地满足竞技需求,提供给运动员一个稳定可靠的竞赛平台。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23T 3674—2023 黑龙江省城镇道路三维探地雷达探测技术规程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