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土地力等级划分的指标体系及培肥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的土地力评价与改良。
Title:Rice Land Fertility Grade Division and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668—2023 水稻土地力等级划分与培肥技术规程》是由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水稻种植中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技术规范。该标准为科学评价和提升水稻田地力提供了依据,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力等级划分原则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土地力等级划分应遵循的原则:一是以土壤养分状况为基础,结合土壤物理性状及生态环境条件;二是注重长期监测数据,确保划分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分级明确,便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例如,在土壤养分指标上,规定了有机质含量、全氮量、速效磷钾含量等关键参数的具体数值范围,并根据这些参数将土地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不同等级的土地在施肥量、灌溉频率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建议措施。
培肥技术要点
在培肥技术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首先强调了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性,要求每年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不少于30吨或商品有机肥不低于15吨,以此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其次,针对化肥使用,标准提倡精准施肥方法,即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确定具体施肥方案。比如,在氮肥施用时,建议采用分次施肥的方式,前期追肥比例控制在总施肥量的40%-50%,后期则为30%-40%,这样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能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此外,还特别提到要重视绿肥种植与轮作制度的应用。通过合理安排绿肥作物与水稻轮作,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发生几率。
监测与评估机制
为了保证土地力持续稳定,标准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与评估体系。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定期对辖区内水稻田块进行取样检测,并记录相关数据形成档案资料。同时,鼓励农户参与自我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DB23/T 3668—2023》的核心思想,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从而实现水稻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保护好宝贵的耕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