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估算方法、数据收集与处理以及结果表达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估算及评估工作,为区域水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中国标准分类号:X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691—2024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技术规程》是山东省针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估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对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中明确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即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未被充分利用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漏等方式进入水体所造成的污染。为了准确估算这些污染物的负荷,标准提出了系统化的技术流程和技术要求。
在数据收集与处理方面,标准强调了基础数据的重要性。要求收集包括土地利用类型、作物种植结构、施肥量、灌溉方式、降雨量等在内的多方面信息。同时,还规定了数据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例如,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并且每个采样点的数量不得少于6个,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对于模型的选择与应用,标准推荐使用适用于本地区的模型进行预测计算。如果本地没有适合的模型,则可以采用通用模型,并对其进行本地化校正。具体来说,当选择模型时需要考虑模型的适用范围、精度、复杂程度等因素。此外,标准还指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模型参数,以提高估算结果的可靠性。
在估算方法上,标准详细描述了基于经验公式法、统计分析法和数学模型法三种主要方法的具体步骤。其中,经验公式法适用于条件相对简单的情况;统计分析法则更侧重于利用历史数据来推算未来趋势;而数学模型法则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结果。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使用者需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用。
最后,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结果验证环节的重要性。建议通过对比不同估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或者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比对,来检验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只有经过充分验证后的估算结果才能作为决策依据,用于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总之,《DB37/T 4691—2024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体系。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我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技术水平,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