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五社联动小区治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架构、工作流程、服务内容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开展五社联动小区治理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Work Guidelines for Community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Five-Social Linkage Model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五社联动小区治理工作指南》(DB 3416T 014—2023)作为地方标准化文件,为社区治理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一、关于“五社联动”机制的构建
该标准明确指出,“五社联动”是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之间的协作模式。在第三章中特别强调了各主体的角色定位:社区应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平台;社会组织需承担专业服务职能,提升居民自治能力;社会工作者则负责连接各方资源,促进沟通协调;社区志愿者是重要的辅助力量,通过志愿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社会慈善资源则为社区发展注入资金支持。
二、社区需求评估与规划
标准第七条要求建立科学的需求评估体系。具体而言,社区应当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全面了解居民在公共服务、安全保障、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同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各项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安全防范方面可以增设监控设备或组织巡逻队,在文化生活方面可以举办节庆活动或兴趣小组等。
三、服务项目设计与实施
根据第八条的规定,服务项目的策划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意味着所有活动都必须围绕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展开,并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职业背景群体的特点。此外,还应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即不仅要满足当前需求,还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比如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日常照料外,还可以开设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以帮助他们融入数字时代;而对于青少年,则可以通过设立图书馆分馆或者运动场所来丰富其课余时间。
四、绩效评价与改进机制
第十一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办法。首先由第三方机构对已完成的服务项目进行独立评估,从目标达成度、受益人数、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打分。然后召开总结会,邀请参与方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以便后续调整优化策略。这种闭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保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以上就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重点剖析,希望能为大家理解和应用此指南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