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葱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病虫害监测、预防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大葱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管理。
Title: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Leek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6505T 108-2021 大葱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发布的关于大葱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规范。该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下面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 生态调控
4.1.1 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
大葱种植应与非葱类作物进行三年以上的轮作,避免连作障碍。通过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同时提高土壤肥力。例如,在大葱收获后种植豆科植物如苜蓿或禾本科植物如燕麦,这些植物能够固氮或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4.1.2 覆盖地膜
采用黑色或银灰色地膜覆盖技术,不仅可以保温保湿,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对于一些喜湿性病原菌如灰霉病菌等,地膜覆盖能显著降低其繁殖条件。
4.2 物理防治
4.2.1 黄板诱杀
在田间设置黄色粘虫板,主要用于诱杀蚜虫、白粉虱等趋黄性害虫。每亩设置20-30块黄板为宜,并定期清理捕获的害虫以保持诱杀效果。
4.2.2 灯光诱杀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在夜间开启吸引并杀死鳞翅目害虫成虫,如葱斑潜蝇等。通常每30-50亩安装一盏灯即可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4.3 生物防治
4.3.1 利用天敌
保护和释放天敌昆虫是重要的生物防治手段之一。例如瓢虫、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4.3.2 应用微生物制剂
选用高效低毒的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进行喷雾处理,针对特定病原菌或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效。使用时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4.4 化学防治
4.4.1 合理用药
当病虫害发生严重威胁到大葱产量和品质时,可适当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选择低风险、环境友好型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4.4.2 轮换用药
为了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药剂之间应交替使用。例如,对于真菌性疾病,可以先用甲基硫菌灵,再改用多菌灵;而对于细菌性疾病,则可选用农用链霉素后再试用春雷霉素。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读,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栽培模式等因素灵活调整方案。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规程,共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