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冬小麦和棉花主要生育阶段水分诊断的指标、方法及灌溉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玉米、冬小麦和棉花的田间水分诊断与灌溉管理。
Title:Guidelines for Water Diagnosis of Maize, Winter Wheat and Cott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农业生产和作物管理中,水分诊断是保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TCI 881-2025《玉米、冬小麦和棉花水分诊断指南》作为最新的行业标准,相较于旧版(如TCI 881-2015),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优化。本文将聚焦于新老版本标准中关于“土壤含水量与作物需水关系”的表述差异,深入解读这一变化的意义及实际应用方法。
旧版标准(TCI 881-2015)中对土壤含水量与作物需水关系的描述较为笼统,主要依据经验数据和通用公式进行推算,缺乏对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针对性分析。例如,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旧版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土壤含水量阈值范围,未区分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等关键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而新版标准TCI 881-2025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显著改进。它明确提出了根据不同作物类型和生育阶段设定不同的土壤水分管理目标,并引入了基于气象数据和土壤传感器的动态调节机制。以玉米为例,标准细化了从播种到成熟各阶段的土壤含水量控制指标,强调在拔节期和抽雄期应保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以满足作物快速生长的需求,而在成熟后期则适当降低水分供给,以利于籽粒灌浆和收获。
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更精准的水分管理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农户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标准提供的分阶段指标,结合田间实时监测数据,制定个性化的灌溉计划。例如,在玉米拔节期,若土壤含水量低于标准建议值,应及时补水;而在抽雄期,则需确保土壤湿润但不积水,避免因水分过多导致根系发育不良。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水分诊断技术的集成应用,鼓励使用遥感、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农田水分状况的实时监控与智能调控。这不仅提升了水分管理的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成本,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TCI 881-2025在“土壤含水量与作物需水关系”方面的调整,体现了标准制定者对作物生理特性和农业实践需求的深入理解。通过精细化、动态化的水分管理策略,有助于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