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发酵床废弃垫料配制水稻育秧基质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以发酵床废弃垫料为主要原料配制水稻育秧基质的生产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ice Seedling Substrate from Fermented Bed Waste Pad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653-2023《发酵床废弃垫料配制水稻育秧基质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发布的关于利用发酵床废弃垫料制作水稻育秧基质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到成品质量控制都有明确规定,以下将重点解读其中的关键条款。
1. 原材料要求:标准指出发酵床废弃垫料应来源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发酵床养殖系统,且需经过至少一年以上的堆肥腐熟过程。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未经充分腐熟的垫料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或未分解完全的有机物,直接影响育秧效果。此外,还要求垫料中稻壳、锯末等主要成分比例合理,并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和pH值范围。
2. 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筛选去除杂质、粉碎处理以及与适量土壤混合均匀三个阶段。特别强调在粉碎过程中要保证颗粒大小适中,过粗会影响通气性,过细则降低保水能力。同时,在与土壤混合时需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微量元素肥料,以满足幼苗生长需求。
3. 成品质量指标:规定了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容重、总孔隙度、pH值及重金属含量等具体数值要求。例如,基质的容重应在0.15g/cm³至0.25g/cm³之间,总孔隙度不低于70%,pH值控制在5.5-6.5范围内。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水稻秧苗能否健康快速地成长。
4. 使用方法指导:明确了基质铺设厚度建议为2cm-3cm,并且每平方米用量约为8kg-12kg。另外还提到使用前需要提前两天将基质湿润至适当湿度,这样可以提高出苗率并减少后期灌溉频率。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发酵床废弃垫料配制水稻育秧基质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和技术参数,也为实际操作者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保障农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