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鲵工厂化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水质控制、疾病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大鲵的工厂化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Factory-based Cultivation of Andrias davidian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鲵,又称娃娃鱼,是一种珍贵的两栖动物。DB4210T 62-2023《大鲵工厂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为规范大鲵的人工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选址与设施
规程要求养殖场地应选择在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水源充足且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养殖池的设计要考虑到大鲵的生活习性,确保水体流动性和温度适宜。具体而言,养殖池的深度应在1米以上,池底需铺设软质材料以保护大鲵皮肤免受损伤。
种苗选择与放养
种苗的选择是养殖成功的关键。规程指出,种苗应来源于正规养殖场,要求健康无病、体型匀称。放养前需对种苗进行消毒处理,并逐步适应养殖环境。放养密度要适中,一般每平方米不超过5尾,以保证大鲵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营养供给。
饲养管理
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大鲵的生长发育。规程建议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同时辅以新鲜的小鱼小虾等鲜活饵料。投喂量应根据季节、天气及大鲵的摄食情况灵活调整,通常控制在大鲵体重的5%-10%之间。此外,定期清理养殖池,保持水质清洁,防止疾病发生。
疾病防控
预防为主是疾病防控的基本原则。规程强调,要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隔离病鱼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同时,加强日常巡查,观察大鲵的行为状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繁殖管理
对于繁殖期的大鲵,需要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条件。规程提出,繁殖池的设置应便于亲本的产卵和孵化,同时配备适当的增氧设备。亲本的选择要注重遗传多样性,以提高后代的存活率和抗逆性。
通过严格执行DB4210T 62-2023《大鲵工厂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可以有效提升大鲵养殖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