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的编制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实施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的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Title:Compilation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Emergency Response Plans for Sudden Water Pollution Incidents in Key Riv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961—2024 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指南》是由山西省发布的关于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的规范性文件。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重点河流因突发水污染事件引发的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工作。这表明,无论是工业企业排放、交通事故还是自然灾害导致的重点河流水污染事件,只要涉及环境污染,都需依据此标准制定应急预案。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重点河流”是指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社会经济价值的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指由于人为因素或不可抗力造成重点河流水质突然恶化的情况。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三、基本原则
编制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应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平时就要做好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预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有效处理。
四、主要内容
1. 风险评估:要求全面分析可能影响重点河流水质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废水排放点位、农业面源污染来源等,并据此划分风险等级。
2. 应急组织体系:建立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参与的多层次应急指挥机构,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危机。
3. 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网络,设置自动监测站和人工采样点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警报。
4. 处置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提出具体的控制方法,如物理拦截、化学中和、生物修复等,并强调安全防护和个人健康保障的重要性。
5. 后期恢复重建:包括受损生态系统修复计划以及受影响群众生活秩序恢复正常所需的支持政策。
五、实施要求
各市州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本指南制定适合自己的实施细则,并定期组织演练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损失程度。
总之,《DB14/T 2961—2024》为山西省范围内如何妥善处理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框架,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