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皮肤试验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结果判断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筛查和诊断工作。
Title:Ope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Recombinant Protein Skin T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CHATA 020-2022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皮肤试验操作规范》中关于“注射剂量”的新旧版本差异,并对其应用方法进行详细解读。
在旧版标准(假设为TCHATA 020-2018)中,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皮肤试验的推荐注射剂量为每支试剂含5单位抗原。然而,在新版标准(TCHATA 020-2022)中,这一剂量被调整为每支试剂含3单位抗原。这一调整并非随意改动,而是基于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数据得出的结果。
首先,从科学依据来看,降低注射剂量至3单位抗原可以有效减少因过量注射可能引发的局部不良反应,如红肿、硬结等。同时,较低剂量也能更好地评估个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状态,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某些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中,过高的抗原剂量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而适当减少剂量则能更真实地反映其感染状况。
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正确实施这一新的剂量标准呢?以下是具体步骤:
1. 准备阶段:确保所有使用材料均符合标准要求,包括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检查试剂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与有效期,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2. 测量与稀释:如果试剂本身未标明已稀释至3单位/支,则需按照说明书指示进行稀释处理。通常情况下,只需加入适量生理盐水即可完成配制工作。
3. 皮内注射:选择前臂掌侧平坦区域作为注射部位,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该处皮肤,待干燥后轻轻提起表层组织形成一个小丘状隆起,然后迅速准确地将稀释好的试剂注入其中。注意控制进针角度约为15°左右,避免深部肌肉注射。
4. 观察记录:注射完成后,需等待48-72小时再返回原位进行读数。期间应告知受试者不要触碰或摩擦注射部位以防影响最终判断。
通过以上方法严格执行新版标准中的注射剂量规定,不仅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还进一步保障了参与者的健康安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并落实这些细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