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洱海流域水稻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减量的技术要求、实施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洱海流域内水稻生产的化学农药减量控制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Reduction Technology of Chemical Pesticides in Rice Production in Erhai Bas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洱海流域作为云南省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其农业绿色发展备受关注。DB5329T 108-2024《洱海流域水稻生产化学农药减量技术规范》为该区域水稻种植中化学农药的科学使用提供了重要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农药选择方面,标准明确要求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这意味着种植户在采购时需仔细查看农药标签上的毒性级别和环境影响评估结果,避免使用高风险的传统农药。例如,对于稻瘟病防治,推荐使用含氟环唑成分的杀菌剂,这类药剂不仅控制效果显著还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关于施药时间和剂量的规定同样至关重要。标准指出应根据田间病虫害监测数据确定最佳施药时机,并严格遵守推荐剂量范围。过量用药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增加环境污染风险。以稻飞虱防控为例,当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施药,且单次用药量不得超过每亩15克有效成分,否则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并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轮换用药的重要性。为了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导致害虫耐药性的产生,建议每隔一个生长周期更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比如在处理稻曲病时可以交替使用三唑类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这样既能保证防效又能延缓抗性的出现。
最后,废弃物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按照规定,所有废弃包装物都必须集中回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于田间地头。同时鼓励采用可降解材质制成的包装袋,进一步减轻对土壤及水源的潜在危害。
综上所述,《洱海流域水稻生产化学农药减量技术规范》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引导农户实现绿色种植,既保护了当地珍贵的自然资源又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这些宝贵的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