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 城乡供水”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及安全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乡供水信息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
Title:Internet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Data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967—2023《“互联网+城乡供水”数据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城乡供水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数据采集与传输要求
该标准明确规定了数据采集的频率、精度以及传输方式。例如,在数据采集频率上,对于水质监测点,要求每小时至少采集一次数据;而对于水量计量设备,则规定每天至少记录一次数据。这样的规定确保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数据存储与管理
在数据存储方面,标准强调了数据的安全性与可追溯性。要求所有采集到的数据都应存储在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数据库中,并且要设置合理的访问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此外,还提出了建立数据备份机制的要求,以保障数据不会因意外情况而丢失。
数据共享与交换
为了促进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本标准特别指出,各相关单位应当遵循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来进行数据共享与交换。这不仅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现象,还能提高整个城乡供水系统的协同运作能力。
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是衡量一个信息系统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标准设定了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校验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实施数据清洗流程等。只有保证了高质量的数据输入,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安全保障措施
鉴于当前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标准还特别关注到了系统本身及其所处理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它建议采用加密技术来保护敏感信息,并且要求定期更新防火墙规则及杀毒软件版本,以应对新型威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互联网+城乡供水”数据规范》不仅涵盖了从数据产生到使用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且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设计以满足实际需求。相信随着这项标准的全面实施,必将极大程度地推动我国城乡供水事业向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