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冷凉区白菜智能灌溉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灌溉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及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冷凉区白菜种植中的智能灌溉技术应用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lligent Irrigation of Chinese Cabbage in Cold Regions - DB1307T448-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7T448-2024冷凉区白菜智能灌溉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冷凉区白菜种植中智能灌溉技术应用的技术规范。以下从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入手,进行详细解读。
一、灌溉水量控制
规程规定,在冷凉区白菜的不同生长阶段,灌溉水量应根据土壤湿度、气温及白菜需水量动态调整。例如,在苗期,每次灌溉量宜控制在每亩15-20立方米之间;莲座期则需增加到20-25立方米;结球期达到峰值,建议每次灌溉量为25-30立方米。这一规定充分考虑了冷凉区气候特点和白菜生长需求,有助于实现节水高效灌溉。
二、灌溉频率管理
规程明确指出,冷凉区白菜的灌溉频率应依据天气状况灵活调整。通常情况下,苗期可每隔5-7天灌溉一次;莲座期缩短至3-5天;结球期则需要更加频繁,每隔2-3天灌溉一次。特别是在高温干旱时期,要适当增加灌溉次数以满足白菜快速生长期的水分需求。
三、土壤湿度监测
规程强调了土壤湿度监测的重要性,并要求采用智能化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应及时启动灌溉程序;而当达到80%以上时,则应停止灌溉,避免过度浇水导致病害发生。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湿度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灌溉效率,促进白菜健康生长。
四、灌溉时间选择
规程推荐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灌溉作业,避免正午高温时段操作。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水分蒸发损失,还能防止因温差过大对白菜植株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在雨季还需注意排水防涝措施,确保田间无积水现象出现。
五、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规程提倡推广滴灌、微喷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并鼓励结合水肥一体化系统使用。这些技术手段不仅能大幅度降低用水量,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效益。同时,还应定期维护保养相关设备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状态。
六、环境因素考量
规程特别提到,在实施智能灌溉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变化趋势以及气象预报信息。例如,若预测未来几天内将有连续降雨过程,则可适当减少近期灌溉计划安排;反之,在持续干旱预警下,则需加强补水力度,保障作物安全度过不利天气状况。
通过上述条文解读可以看出,《DB1307T448-2024冷凉区白菜智能灌溉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为冷凉区白菜种植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案,对于推动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