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松耕技术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松耕技术的应用与管理。
Title:Potato Loose Cultivation 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2T 071-2024《马铃薯松耕技术操作规程》是一项专门规范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松耕作业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对提高马铃薯产量、优化土壤结构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对其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松耕作业的时间选择。建议在春季解冻后立即开展松耕工作,这有助于促进地温回升,为后续播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在秋季收获后也应适时进行松耕,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为下一年的种植打下基础。这一规定强调了季节性因素对松耕效果的影响,提醒农户要抓住最佳时机进行操作。
其次,关于松耕深度的具体要求也被详细列出。标准指出,春耕时的松耕深度宜控制在25至30厘米之间,而秋耕则可适当加深至30至35厘米。这样的安排既能够有效疏松土壤,又不会损伤作物根系或破坏地下设施。通过精确设定不同季节的松耕深度,可以更好地满足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需求。
再者,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机械与人工结合使用的必要性。对于大面积农田来说,使用大型拖拉机配备专用松土铲进行机械化作业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手段;而对于零散地块,则需要借助小型手扶式耕作机或者传统农具完成精细化处理。这种组合方式不仅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还能确保每个角落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持适当的行距和株距。根据标准推荐的数据,行距应维持在60到80厘米范围内,株距则应在20到30厘米左右。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避免因过于密集而导致的竞争现象发生,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所有参与松耕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掌握正确的方法技巧。只有当每个人都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时,才能真正落实好该规程的各项要求,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马铃薯松耕技术操作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且易于执行的操作指南。它涵盖了时间安排、深度控制、工具选用等多个方面,并且始终围绕着如何最有效地促进马铃薯健康成长这一核心目标展开论述。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这些指导原则,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共同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