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的术语和定义、选址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配置、环境质量要求、运营管理及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Leisure Health (Elderly Care) B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0—2014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的规划建设。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规划布局
基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质量优良、水资源丰富且未受污染的区域。具体要求包括:空气质量需达到GB 3095中二级标准;噪声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6中的2类区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应达到GB 15618中的二级标准。此外,基地周边应有便捷的交通条件,方便老年人出行。
功能分区
基地内应合理划分功能区域,主要包括生活区、活动区、医疗保健区和自然景观区。生活区内应设置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等。活动区需配备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文体娱乐设施,并确保地面防滑。医疗保健区应设有医务室或合作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自然景观区则要注重生态保护,避免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
建筑与设施
建筑物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例如房间面积不宜小于20平方米,床头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卫生间需配备扶手及防滑垫。公共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系统,便于老年人识别方向。同时,所有建筑均需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以降低能耗并减少环境污染。
安全管理
基地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防火防盗措施、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定期安全检查等内容。对于消防设施,要求按照GB 50016的规定配置灭火器材,并保持通道畅通无阻。此外,还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服务管理
服务内容应当涵盖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需定时巡查老人状况,协助完成个人卫生护理等工作;健康管理方面,则需要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心理支持上,可以通过组织各类社交活动来缓解孤独感。
以上便是对DB33/T 20—2014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