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市政桥梁工程数字化建造的基本要求、设计、施工、验收及运维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市政桥梁工程的数字化建造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Digital Construction Standard for Municipal Bridge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207-2023市政桥梁工程数字化建造标准》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市政桥梁工程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到后期运维等多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推动市政桥梁工程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工程设计阶段,标准强调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根据第5.1.2条的规定,设计单位应建立完整的BIM模型,包含桥梁结构、附属设施及周边环境等信息,并确保模型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这一规定旨在通过三维建模实现设计方案的可视化表达,便于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同时也有助于提前发现设计中的潜在问题,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变更频率。
施工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全过程数字化监控的要求。按照第6.3.4条的内容,施工单位需采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浇筑温度、模板安装精度以及人员安全状况等方面。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还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此外,标准还鼓励使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施工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优化施工流程并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后期运维阶段,标准特别关注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建设。依据第8.2.1条的要求,运营维护单位应当配置专业的传感器网络,用于持续跟踪桥梁结构的状态变化,如裂缝宽度、位移量等指标。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系统应立即发出警报并生成详细的报告供技术人员参考。这一体系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DB11/T 2207-2023市政桥梁工程数字化建造标准》通过对设计、施工和运维三个主要环节的技术指导,全面提升了市政桥梁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前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也为未来进一步推广数字化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