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在建工程防汛隐患排查与治理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技术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在建工程的防汛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
Title:Flood Control Hazard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 Beijing Standard DB11T 2194-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P5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194-2023《防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为在建工程提供了系统的防汛安全管理指导。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要求在建工程应建立完善的防汛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这包括成立专门的防汛领导小组,并制定详细的防汛应急预案。例如第5.1条规定,项目负责人必须亲自担任防汛领导小组组长,确保防汛责任落实到人。
其次,标准强调了防汛物资的准备与管理。根据第6.2条,施工现场必须储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如沙袋、抽水泵等,并定期检查维护。同时要建立物资台账,确保账物相符。
在隐患排查方面,标准提出了全面细致的要求。第7.3条规定,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防汛隐患排查,重点检查基坑支护、脚手架、临时用电等部位。发现隐患后必须立即整改,并形成闭环管理。
对于预警响应,第8.2条指出,当接到暴雨预警时,必须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施工现场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一旦发生险情,要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培训教育的重要性。第9.1条规定,每年至少组织两次防汛知识培训,提高全员防灾减灾意识。新进场工人必须接受防汛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最后,标准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第10.1条规定,防汛工作中的各项记录、检查表、整改单等都要妥善保存,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总之,DB11/T 2194-2023为在建工程提供了全面的防汛管理指引,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降低防汛风险,保障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