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的基本要求、作业要求、管理要求及应急保障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运输管理。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354-2023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规范》是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收集点设置要求
条文:4.1 收集点应设置在方便居民投放垃圾的位置,并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垃圾桶或垃圾箱。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收集点位置的选择要以人为本,既要便于居民日常使用,又要考虑实际操作的空间需求。这意味着在规划和设置收集点时,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交通状况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确保居民能够轻松地将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地点。
垃圾分类标识
条文:4.2 每个收集点应设有清晰可见的垃圾分类标识,包括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解读:明确分类标识是实施垃圾分类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设立统一且易于识别的标志,可以有效引导公众正确投放垃圾,减少因误投而导致的处理成本增加。同时,这也为后续的分拣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运输车辆管理
条文:5.1 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应当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行驶。
解读:对于生活垃圾运输而言,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定期维护不仅能够延长车辆使用寿命,还能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故障隐患,保障整个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此外,还应注意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环境保护措施
条文:6.1 在垃圾装卸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并对泄漏物质进行妥善处理。
解读: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如何减少垃圾收集运输环节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条规定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来控制扬尘现象的发生,比如使用密闭式车厢或者喷洒抑尘剂等方法;而对于可能出现的泄漏情况,则必须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清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数据记录与报告制度
条文:7.1 各单位需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数据统计体系,按月度向主管部门提交相关报表。
解读:建立完善的统计分析机制有助于全面掌握辖区内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各责任主体应当严格按照规定频率上报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不得弄虚作假。同时,这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进程。
以上是对《DB11/T 354-2023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规范》中部分内容的重点阐述与深度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