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茶主要病害的无公害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油茶种植过程中主要病害的无公害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on-polluting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in Camellia Oleifer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1/T 432-2013《油茶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是武汉市地方标准,规定了油茶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5.1 防治原则: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优先采用非化学方法控制病害发生发展。
解读:该原则强调综合治理理念,注重生态平衡。农业防治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可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物理防治如人工摘除病叶可直接减少病源;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菌;化学防治则作为最后手段使用。
6.2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苗圃;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解读: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是基础工作,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发病几率。合理密植既能保证产量又能防止过密导致湿度过高。科学施肥有助于提高植株免疫力,而病残体处理不当会成为下一年度的初侵染源。
7.1 物理防治:在病害流行季节,可采用人工摘除病叶、病梢等方法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解读:物理防治操作简单有效,在病害初期及时采取措施能显著减轻危害程度。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适用于小面积种植园。
8.2 生物防治:推广应用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农抗120等。
解读: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能够有效控制病害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推广使用时需注意其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9.3 化学防治:当病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常用药剂有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
解读:化学防治虽然效果迅速但容易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和次数,并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