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评估标准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种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seudorabies Purification in Swine Breedin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1/T 508-2017《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规范》是湖北省武汉市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种猪场开展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伪狂犬病”、“净化”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伪狂犬病”是指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猪只,也可感染其他动物。“净化”则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将种猪群中的伪狂犬病毒彻底清除的过程。
二、组织管理
标准要求种猪场应成立专门的伪狂犬病净化领导小组,由场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生产、防疫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净化计划,监督实施过程,并定期评估净化效果。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每次检测结果、免疫接种情况及异常情况处理等信息。
三、监测与诊断
在监测方面,标准建议采用ELISA方法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对于可疑阳性样品则需进一步用中和试验或PCR技术确认。种猪场应每月对全场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后备母猪引入前必须单独隔离观察并完成三次连续检测均为阴性后方可混群饲养。
四、免疫程序
标准规定了详细的免疫方案:初生仔猪应在7日龄时首次肌肉注射活疫苗;断奶前后各加强免疫一次;成年种公母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同时强调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五、生物安全措施
为防止疾病传播,标准提出了严格的生物安全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设立专用消毒通道,所有人员进出必须经过严格消毒;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定期清洗消毒圈舍及用具;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猪或精液等遗传材料。
六、应急处置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及时上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同时暂停所有活体交易活动,直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止。必要情况下可采取扑杀措施以切断传染源。
七、效果评估
净化完成后,种猪场需要持续跟踪观察至少一年以上,期间不得出现任何新发病例才能认定为成功净化。之后仍需保持原有防控措施不变,并定期开展复查确保长期稳定。
以上内容涵盖了DB4201/T 508-2017标准的核心要点,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技术规范,从而有效提升我国种猪产业的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