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花除虫菊栽培的产地环境、种子质量要求、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白花除虫菊的栽培与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ite Chrysanthemum (Pyrethr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1/T 487-2016白花除虫菊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地方标准,于2016年9月30日实施。该标准对白花除虫菊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规范,为生产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规定了白花除虫菊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引用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相关国家标准。这些基础性规定确保了白花除虫菊种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二、产地环境条件
标准指出,白花除虫菊适宜在海拔150米至300米之间,土壤pH值为6.5至7.5,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的环境中生长。这表明白花除虫菊偏好微酸性的肥沃土壤。种植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确保空气质量达到GB 3095中的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符合GB 5084的规定。这一要求突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绿色品质。
三、品种选择
推荐使用经过审定并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品种。种子质量需符合GB 4407.2的要求,即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90%,水分≤7%。这一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能够保证苗木健壮,增强抗逆能力,为后续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四、育苗移栽
育苗时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法,苗龄控制在30天左右。移栽密度建议每平方米种植80株至100株,行距保持在30厘米至40厘米之间。合理密植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植株健康发育。
五、田间管理
主要包括肥水管理和中耕除草两个方面。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多,避免造成烧苗现象。灌溉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雨季注意排水防涝,旱季则要加强补水保湿。中耕松土可以疏松土壤,切断表层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同时清除杂草,减轻病虫害发生几率。
六、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田间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化学防治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GB/T 8321执行,严禁超剂量使用。此外,还提倡利用生物天敌如瓢虫来控制蚜虫数量,通过物理手段如黄板诱杀成虫等方式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
七、采收加工
当白花除虫菊花朵开放率达到80%以上时即可开始采摘。采摘后要及时摊晾散热,避免堆捂发热导致品质下降。干燥处理可采用自然晒干或机械烘干两种方式,其中机械烘干温度控制在40℃至50℃范围内最为适宜。最终产品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这样才能保证其储存稳定性及药效成分保留率。
八、检验方法与规则
对于成品白花除虫菊,需要按照NY/T 1294标准对其外观形态、内在质量和卫生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只有所有项目均合格的产品才能作为合格品出厂销售。同时,还应对包装标识做出明确规定,确保消费者能够准确了解产品信息。
总之,《DB4201/T 487-2016白花除虫菊栽培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为白花除虫菊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详尽指南,不仅涵盖了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关键技术要点,而且强调了环保意识与食品安全理念,值得广大从业者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