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规格食用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的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大规格食用河蟹的池塘生态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Ecological Culture of Large-sized Edible River Crab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1/T 471-2015《大规格食用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是武汉市地方标准,为规范大规格河蟹的生态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从标准中挑选出关键条文并进行详细解读。
一、池塘准备
池塘面积以6.67至20公顷为宜,水深保持在1.2米至1.5米之间。要求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在放养前需清塘消毒,通常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分别为每亩100公斤和10公斤。此措施旨在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同时改善底质环境,为河蟹提供适宜的生活场所。
二、苗种选择与放养
选择优质蟹苗至关重要。要求蟹苗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每亩放养量控制在800只至1200只范围内。放养时间一般选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此时水温稳定在10℃以上。合理密度既能保证河蟹生长空间,又能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三、水质管理
水质调控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保持溶解氧浓度不低于5毫克/升,pH值维持在7.5至8.5之间。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总水量的20%至30%。此外,还需适时施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以促进水质净化。
四、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日投喂两次,分别在上午9时和下午4时左右。饲料种类主要包括鲜活小鱼虾、螺蛳以及专用配合饲料。投喂量根据天气状况、河蟹摄食情况灵活调整,一般控制在河蟹体重的5%至8%之间。
五、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定期巡塘观察河蟹活动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可采用中草药拌料的方式进行预防性投喂,例如板蓝根、黄芪等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的药材。一旦发生病害,应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高效低毒药物进行治疗,严禁滥用抗生素类药物。
六、收获与销售
当河蟹达到商品规格(雄蟹≥150克,雌蟹≥120克)时即可开始捕捞上市。收获期一般安排在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捕捞时应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河蟹。销售前应对河蟹进行暂养净化处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以上内容是对DB4201/T 471-2015标准中一些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提高河蟹养殖的成功率,还能有效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