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血红菊、白子菜工厂化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设施与设备、育苗基质、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苗标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血红菊、白子菜的工厂化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base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Celosia and Spilanth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血红菊、白子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DB4201/T 466-2015)是武汉市地方标准,为血红菊和白子菜的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环境条件控制方面,规程指出育苗温室应配备完善的环境调控设备,确保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适宜。具体要求包括:育苗期间白天温度保持在20℃至30℃之间,夜间不低于1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5%到85%范围内;光照强度不低于30000勒克斯,并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补充人工光源。
关于基质选择与处理,规程强调基质需具备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推荐使用草炭土、珍珠岩和蛭石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基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常用方法有蒸汽消毒或药剂浸泡等方式,以防止病害发生。
对于播种操作,规程建议采用精量播种机进行精确播种,确保每穴种子数量准确无误。播种后要立即覆盖一层薄薄的基质,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左右,并轻轻压实。此外,还应立即浇透水,使基质充分湿润但不过分积水。
在水分管理上,规程提出要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当基质表面稍显干燥时再浇水,避免频繁大量灌溉导致根系缺氧。同时要注意排水良好,防止积水造成烂根现象。
另外,规程还特别提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要求定期检查植株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剂量,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这些内容构成了该规程的核心部分,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提高血红菊和白子菜种苗的质量和产量,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