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循环畜禽养殖小区工程化建设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工艺流程、设施设备配置及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生态循环畜禽养殖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rcular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Commun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1/T 439-2014《生态循环畜禽养殖小区工程化建设技术规范》是武汉市地方标准,主要从规划布局、设施设备、污染防治等方面对生态循环型畜禽养殖小区的建设提出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规划布局
1. 规范指出养殖小区应位于地势较高、干燥且背风向阳处,距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不少于500米,并远离饮用水源地和河流湖泊等水体。
2. 要求合理分区,将生产区、管理区、废弃物处理区严格分开,各区之间设置隔离带。生产区内按功能进一步划分为养殖区、饲料库、消毒间等。
二、设施设备配置
1. 饲养舍需配备通风换气系统,夏季降温、冬季保温设施,以及自动饮水装置。
2. 设置专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如高温高压灭菌罐或化尸池,并采取防渗漏措施。
三、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 必须建立完善的粪污收集、储存、处理系统,包括堆肥场、厌氧发酵池等。
2. 粪污处理后可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周边农田,但需控制施用量,避免过量造成土壤污染。
四、环境保护
1. 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禁止直接排入自然水体。
2. 定期监测大气、水质等环境指标,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五、防疫与安全
1. 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定期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做好疫苗接种记录。
2.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以上为该标准中较为关键的内容,对于推动武汉市乃至湖北省内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