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净水工艺的设计原则、设计参数、设备选型及运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净水工艺的水厂及相关设施的设计与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sig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Ozone-Activated Carbon Advanced Water Purification Proces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71—2020《臭氧-活性炭深度净水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技术规程》是广州市为规范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在水厂中的应用而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设计阶段的要求
1. 臭氧投加量
标准规定臭氧投加量应根据原水水质和目标污染物去除率确定,但最低不应低于0.8mg/L。这一要求确保了臭氧能够有效氧化水中有机物及微生物,同时避免过量投加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2. 活性炭吸附池的设计
活性炭吸附池的设计需考虑水流均匀性和接触时间。具体而言,接触时间建议控制在30分钟以上,以保证充分的吸附效果。此外,反冲洗强度和频率也需合理设置,通常反冲洗周期为7至15天一次。
运行管理要点
1. 臭氧发生器维护
定期检查臭氧发生器的工作状态至关重要,包括电极清洁、冷却系统检查等。标准强调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维护,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2. 活性炭更换周期
当出水指标接近或达到设定限值时应及时更换活性炭。一般情况下,活性炭使用期限不超过两年,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进水水质变化灵活调整。
3. 在线监测系统配置
要求安装pH值、溶解氧浓度、臭氧残留量等参数的在线监测装置,并定期校准仪器,保证数据准确性。这些实时数据对于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与环保措施
1. 臭氧泄漏防护
在臭氧储存区域应配备通风设施及报警装置,一旦检测到臭氧浓度超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工作人员进入相关场所前需穿戴防护装备。
2. 废活性炭处理
使用后的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妥善处置,不得随意丢弃或焚烧,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条款,可以有效提升臭氧-活性炭深度净水工艺的整体效能,保障供水安全。希望各水厂能参照此标准不断优化自身管理体系,实现高效节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