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务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分类方法、编码规则及其应用。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水务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分类与编码工作,为相关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of Wat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 Guangzhou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45—2020《水务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是广州市地方标准,为水务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分类和编码规则。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水务工程,包括防洪、排涝、供水、排水等工程。它规定了水务工程信息的基本分类原则、编码结构及具体编码方法。
信息分类体系
标准提出了基于水务工程生命周期的信息分类框架,主要包括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维护阶段以及拆除报废阶段的信息分类。每个阶段的信息进一步细分为项目基本信息、技术方案、实施记录、监测数据等多个子类。
例如,在设计阶段,技术方案类下设防洪方案、排涝方案、供水方案等子项;实施记录类则包含设计图纸、计算书、模型试验报告等内容。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确保各阶段信息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编码规则
编码采用层次编码法,由大类码、中类码、小类码组成,总长度不超过8位阿拉伯数字。每级代码均采用两位数字表示,便于计算机处理和检索。
以“设计阶段-技术方案-防洪方案”为例:
- 大类码:01(代表设计阶段)
- 中类码:02(代表技术方案)
- 小类码:01(代表防洪方案)
最终编码为“010201”。
数据交换要求
为了促进不同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还明确了数据交换格式和技术要求。要求所有参与方遵循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此外,对于敏感信息如地理位置坐标等,需采取加密措施保护数据安全。同时鼓励使用开放标准协议,如XML或JSON格式存储和传输数据。
实施建议
为有效执行该标准,建议水务工程建设单位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专业人员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
通过贯彻执行DB4401/T 45—2020,可以实现水务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