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辽宁省玉米田主要杂草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杂草种类识别、防控原则、化学防治措施、物理与生物防治方法及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玉米种植过程中杂草的防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of Major Weeds in Farmland - Part 2: Corn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996.2-2024农田主要杂草防控技术规程 第2部分:玉米田》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玉米田杂草防控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玉米田杂草的识别、防控策略以及具体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下为部分内容的详细解读:
杂草种类识别
标准中明确列出了玉米田常见的杂草种类,包括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狗尾草等,以及阔叶杂草如苘麻、反枝苋等。这些杂草不仅与玉米争夺养分和水分,还可能成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因此,准确识别杂草种类是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的前提。
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强调通过农业管理措施减少杂草种子的传播和萌发,例如合理轮作、清洁田园。
2. 综合防治:结合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方法,避免单一手段导致抗药性问题。
3. 经济安全环保:选择成本效益高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方法和技术。
具体防控措施
# 化学除草
- 播前封闭处理:在玉米播种前使用土壤处理剂,如乙草胺等,可以有效控制多种一年生禾本科和部分阔叶杂草。
- 苗后茎叶处理:当玉米出苗后,根据杂草生长情况选用合适的除草剂,如硝磺草酮等,注意施药时间和剂量以保证效果并保护作物安全。
# 物理防治
- 人工拔除:对于零星发生的难以用化学方法控制的杂草,应及时人工清除。
- 机械耕作:通过深翻或旋耕破坏杂草根系,抑制其生长发育。
# 生物防治
鼓励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来控制某些特定杂草,虽然目前应用较少,但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前景。
监测评估
建立完善的杂草监测体系,定期调查田间杂草发生状况,评估防控效果,并据此调整后续管理方案。同时,关注新出现的杂草种类及其变化趋势,及时更新防控策略。
以上内容基于DB21/T 3996.2-2024标准,旨在帮助农业生产者科学有效地开展玉米田杂草防控工作,提高种植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