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养老机构特困供养人员心理慰藉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改进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提供特困供养人员心理慰藉服务的各类养老机构。
Title:Psychological Comfort 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Special Support Persons in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844-2022《养老机构特困供养人员心理慰藉服务规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养老机构中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心理慰藉服务的标准。该标准对养老机构开展心理慰藉服务的流程、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的心理健康。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服务对象
标准明确指出,心理慰藉服务的对象为在养老机构内居住的特困供养人员。这些人员通常由于年老体弱、缺乏家庭支持等原因,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等负面情绪。因此,养老机构需要特别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
二、服务内容
标准规定了心理慰藉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情感交流、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等。其中,情感交流要求工作人员与特困供养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困惑;心理咨询则需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来进行,帮助特困供养人员分析问题根源,寻找解决方案;情绪疏导则是通过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方式缓解特困供养人员的紧张情绪,提升其幸福感。
三、服务流程
标准详细描述了心理慰藉服务的服务流程。首先,养老机构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评估,全面了解每位特困供养人员的心理状况;其次,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慰藉计划,并确保计划得到有效执行;最后,要持续跟踪特困供养人员的心理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服务方案。
四、服务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心理慰藉服务的质量,标准提出了多项质量控制措施。一方面,要求养老机构配备足够数量且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另一方面,还强调了服务记录的重要性,要求每次服务都要做好详细记录,以便日后查阅和改进服务方式。
五、应急处理机制
考虑到特困供养人员可能突发严重心理危机的情况,标准专门设立了应急处理机制。当发现有特困供养人员出现自杀倾向或其他紧急心理状况时,工作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并及时联系专业医疗机构寻求进一步的帮助。
六、监督与评价
为了确保心理慰藉服务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标准还建立了监督与评价体系。一方面,由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对各养老机构的心理慰藉服务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另一方面,鼓励特困供养人员及其家属参与到服务效果的评价当中,从而形成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促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养老机构特困供养人员心理慰藉服务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系统地规范了养老机构开展心理慰藉服务的行为准则,对于改善特困供养人员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