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施工方法、质量检验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公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eatment of Collapsible Loess Foundation in Highway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835-2022 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技术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建设中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工作。以下是对该规范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湿陷性黄土定义与分类
规范明确指出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产生附加下沉的黄土。根据湿陷系数和自重湿陷量的不同,将湿陷性黄土分为Ⅰ级(轻微)和Ⅱ级(中等)两个等级。这一分类为后续的地基处理提供了基础依据,确保了处理措施与实际条件相匹配。
地基处理方法选择
规范强调了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应基于场地条件、建筑物类型及使用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推荐采用换填法、挤密法、化学加固法等多种方式单独或联合使用。例如,在浅层湿陷性黄土较厚的情况下,换填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对于深层湿陷性黄土,则可以考虑挤密桩复合地基等更为复杂的技术手段。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最终效果的关键环节。规范提出了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检验、施工工艺参数设定以及现场检测等内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施工,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工程质量。
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鉴于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规范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此外,还应对作业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以保障人身安全。
结语
通过以上对《DB64/T 1835-2022 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部分内容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该标准不仅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指导,而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这对于促进我国公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所有参与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规范的各项规定,共同推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