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物基聚酯纤维(PTT)织物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生物基聚酯纤维(PTT)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各类织物。
Title: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io-based Polyester Fiber (PTT) Fabrics
中国标准分类号:W51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667—2024《生物基聚酯纤维(PTT)织物通用技术规范》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这项标准规定了生物基聚酯纤维(PTT)织物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适用于以生物基聚酯纤维为主要原料的机织物、针织物等纺织产品。
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明确给出了生物基聚酯纤维(PTT)的定义,即由可再生资源如植物油或糖类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要求提供了基础。
2. 产品分类:根据织物的用途和特性,将产品分为内衣用、外衣用和其他用途三大类。每类产品都有其特定的技术指标要求,确保不同用途的产品能够满足相应的性能需求。
3. 技术要求:
- 外观质量:包括织物表面是否平整、无明显疵点等。这是评价织物品质的基本条件。
- 内在质量:主要包括断裂强力、撕破强力、顶破强力、透气率、透湿率等物理机械性能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织物的实际使用效果。
- 色牢度:包括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等。良好的色牢度可以保证织物在洗涤或穿着过程中颜色稳定,不易褪色。
- 环保要求:对重金属含量、pH值、甲醛含量等提出了限制性要求,旨在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
4. 试验方法:明确了各项技术指标的具体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例如,断裂强力采用拉伸试验机进行测定;色牢度则需按照GB/T 3920-2008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5. 检验规则:包括抽样方案、判定规则等内容。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出厂检验,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符合标准要求。
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产品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同时,还应对产品的存储环境作出明确规定,避免因不当储存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总之,《生物基聚酯纤维(PTT)织物通用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此类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