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院在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防控方面的基本要求、管理职责、监测与报告、应急处置及培训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级各类医院开展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相关工作。
Title:Hospital Public Health Work Specifications - Part 6: Food Safety and Foodborne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659.6-2024《医院公共卫生工作规范 第6部分: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为医院在食品安全管理及食源性疾病防控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等核心概念。例如,“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源性疾病”则是指通过摄取食物而感染或中毒所引起的疾病。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确保后续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食品安全管理要求
1. 采购管理
标准要求医院应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制度,包括供应商资质审核、进货查验记录保存等。特别强调了对于高风险食品如肉类、水产品等的采购需索要检验检疫证明,并定期评估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
2. 加工过程控制
在食品加工环节,标准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比如:
- 不同种类食材分开存放;
- 生熟分开处理,防止交叉污染;
- 烹饪温度达到规定标准(如中心温度不低于70°C)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 定期清洁消毒厨房设备设施。
3. 储存条件
对于食品储存环境也有严格规定,要求冷藏冷冻设备正常运行,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冷藏≤8°C,冷冻≤-18°C),并定期检查温湿度计准确性。
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
医院作为人群密集场所,在食源性疾病防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标准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 建立健全内部报告机制,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上报至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 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对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 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应急预案制定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医院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内容涵盖组织架构、职责分工、信息通报流程等方面,并定期组织演练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以上是对DB32/T 4659.6-2024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这一标准不仅能够保障患者及工作人员饮食安全,还能提升整个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