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验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验收程序、验收内容与方法及验收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矿山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验收工作。
Title:Norm for Acceptance of Min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验收规范》(DB43/T 2889-2023)是湖南省发布的关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矿山生态修复的验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植被恢复”等关键术语的概念。例如,“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矿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过程。这一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确保了各方在相同语境下理解相关概念。
验收程序
标准规定了验收的基本流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验收计划,明确验收小组成员及其职责。实施阶段则要求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实地检查,并收集相关数据资料。最后,在总结阶段,验收小组需撰写验收报告,提出验收意见。
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部分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关于植被恢复的技术指标尤为值得关注。例如,植被覆盖率应达到85%以上,乔木成活率不低于90%,灌木成活率不低于85%。这些具体数值的设定有助于评估植被恢复的效果,确保矿山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生态监测
标准强调了生态监测的重要性,要求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定期记录植物生长状况、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等信息。通过持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修复效果的持久性。
安全与环保
在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标准特别指出,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程,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比如控制扬尘、废水排放等。
以上是对《矿山生态保护修复验收规范》(DB43/T 2889-2023)中部分内容的解读。该标准不仅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操作指南,也为相关部门开展验收工作提供了依据,对于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