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区域内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编制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ess Li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887-2023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各地区科学合理地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内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时的技术指导。它涵盖了从省级到县级不同层级的生态环境管理需求。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负面清单”等核心概念。其中,“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指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所形成的综合管控要求列表。
3. 编制原则:
- 生态优先:强调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相协调。
- 分类管控: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阶段,实施差异化的生态环境管理措施。
- 动态更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定期对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进行评估和调整。
4. 编制程序:
- 现状调查与分析:全面收集区域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等相关数据。
- 目标设定: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值及实现路径。
- 清单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区域特点,编制具体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 公众参与: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 审批发布:由具有相应权限的政府部门审核后正式公布实施。
5. 主要内容:
- 空间布局约束:规定了各类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要求,如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等。
- 污染物排放控制:提出了工业、农业等领域污染物排放的具体限值。
- 环境风险防控:针对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源,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 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重要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高效节约的要求。
6. 实施与监督: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加强对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执行效果。
以上内容仅为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具体细节还需查阅完整文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希望这些解读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