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灌区精量配水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资料收集与整理、用水需求分析、配水计划制定及实施调整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大中型灌区的精量配水计划编制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cision Water Allocation Planning in Irrigation Distri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3152-2023灌区精量配水计划技术规程》是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23年1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为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于推动农业节水、提高灌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第4章 精量配水的基本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本标准强调在制定灌区精量配水计划时应以科学为基础,充分考虑区域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需水量等因素。例如,在确定灌溉定额时,需结合多年气象资料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并根据实际作物系数调整灌溉用水量。这一原则确保了配水计划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避免盲目灌溉导致水资源浪费。
4.2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原则
在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频率,既可降低运行成本又能减少地下水开采压力。例如,当降雨充沛时适当减少灌溉次数,而干旱季节则需增加灌溉频次以保障作物产量稳定。此外,还需注意保护灌区周边生态环境,防止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
第5章 精量配水计划编制流程
5.1 数据收集与分析
编制精量配水计划前必须全面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灌区内各支渠首断面流量记录表、历年降水分布图、土壤含水量监测值等。通过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整个灌区水资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5.2 制定初步方案
基于上述数据分析结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及灌溉设施现状,初步拟定全年或某一特定时期的灌溉调度方案。此阶段需要特别关注不同作物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差异,并据此细化各时段的具体配水量分配比例。
5.3 方案优化与验证
经过初步制定后,还需要通过实地试验来检验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如果发现某些环节存在问题,则应及时调整直至达到最佳效果为止。同时也要考虑到突发事件如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准备情况。
第6章 灌溉管理制度
6.1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执行精量配水计划,灌区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权限以及操作规范流程等内容。另外还应该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6.2 引入信息化手段辅助决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工具被应用于现代水利领域当中。建议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各个取水点位状态信息,并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供需矛盾点所在位置,从而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结语
总之,《DB51/T 3152-2023灌区精量配水计划技术规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目标。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本标准精神实质,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应用推广,共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向前迈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