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公共安全
  • DB51T 3144-2023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

    DB51T 3144-2023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公共安全
    17 浏览2025-06-03 更新pdf2.18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技术要求和保障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mergency Response to Secondary Geological Hazards Induced by Earthquak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 封面预览

    DB51T 3144-2023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
  • 拓展解读

    《DB51/T 3144-2023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是四川省针对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应急响应分级与启动条件

    第5.1条明确将应急响应分为四级,由低到高依次为Ⅳ级(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和Ⅰ级(特别重大)。具体启动条件包括:

    1. 地震震级达到一定阈值;

    2. 次生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或规模超过预警标准;

    3. 受灾区域人口密度及重要基础设施分布情况。

    解读:此规定旨在根据灾害潜在威胁程度科学划分响应等级,确保资源合理调配。各级政府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细化启动细则,避免过度反应或响应滞后。

    二、现场调查与评估

    第6.2条要求在应急响应启动后24小时内完成初步现场调查,并在72小时内形成初步评估报告。调查内容涵盖:

    1. 灾害类型、规模、分布范围;

    2. 危害对象及影响程度;

    3. 应急处置优先顺序。

    解读:时间紧迫性体现了快速响应的重要性。调查评估不仅是后续处置决策的基础,也是后期恢复重建规划的关键依据。各专业队伍应配备必要装备,确保数据采集准确及时。

    三、应急处置措施

    第7.3条提出针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常见次生地质灾害的具体处置措施,如:

    1. 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

    2. 清理障碍物,保持沟道通畅;

    3. 构建临时防护设施。

    解读: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实施时需综合考虑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例如,在暴雨期间不宜贸然清理堆积物,以免诱发新的灾害。

    四、信息报送与发布

    第8.1条规定信息报送流程,要求每6小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一次灾情进展,重大突发情况随时上报。同时,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权威信息。

    解读:建立健全的信息传递机制对于协调多方力量至关重要。信息内容应简洁明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此外,还需加强与媒体沟通协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五、后期恢复与重建建议

    第9.5条强调应将次生地质灾害防治纳入灾后重建总体规划,采取工程治理与监测预警相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解读:这一条突出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持续性。各地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完善相关预案,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应用,提升监测技术水平。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51T 3143-2023 丘陵山区宜机化技术通则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