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孢囊线虫疫情监测与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监测方法、调查内容、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马铃薯孢囊线虫疫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tato Cyst Nematode Epidemic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3136-2023 马铃薯孢囊线虫疫情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马铃薯孢囊线虫病害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在疫情监测、防控措施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以下是对规程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疫情监测,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田间调查,特别是在播种前和生长中期。例如,规程指出“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的田间普查”,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孢囊线虫的存在。同时,明确了样本采集的方法,如“从每块地随机抽取5个点,每个点取土样1公斤”,确保了数据的代表性。
其次,在防控措施上,规程强调综合防治的重要性。一方面提倡轮作制度,“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三年以上”,有效减少土壤中的虫源数量;另一方面推荐使用抗病品种,“优先选用经过认证的抗病品种”。此外,还特别提到化学药剂的合理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施用,避免过量”。
再者,规程对无害化处理也作出了具体规定。“对于感染严重的地块,采用深翻耕结合石灰处理”的方法被明确列出,这种做法可以显著降低虫口密度。同时,规程还鼓励建立预警系统,“利用GIS技术构建区域风险评估模型”,提高预测准确性。
最后,规程要求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的技术培训会”,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这些详细的指导性条款,规程为有效控制马铃薯孢囊线虫病害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