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插水稻育秧基质生产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机插水稻育秧基质的生产与使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ursery Substrate for Machine-Transplanted Rice in Sichu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3135-2023《机插水稻育秧基质生产技术规程》是四川省发布的关于机插水稻育秧基质生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生产机插水稻育秧基质所使用的原料应为天然有机物质或无毒、无害的人工合成材料。这些原料需经过充分腐熟和消毒处理,以确保其安全性及使用效果。例如,对于秸秆等有机物,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至少一个月以上的堆沤发酵,同时配合高温闷堆的方式杀灭病原菌和虫卵。
配方设计
根据不同的栽培需求,标准给出了多种推荐配方。比如,针对普通稻田,推荐采用70%的草炭土加上30%的珍珠岩作为基础配方;而对于盐碱地,则建议增加蛭石的比例至40%,并减少草炭土至60%。这种灵活调整有助于适应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种植需求。
生产工艺流程
在生产工艺方面,标准强调了混合均匀度的重要性。要求所有成分必须通过专用设备充分搅拌,确保每一份基质内的养分分布一致。此外,还规定了基质的水分含量控制范围(通常为50%-60%),以及成品包装前的冷却时间(不少于2小时)。
质量检测
为保证产品质量,标准提出了多项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pH值、EC值、容重、孔隙度等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其中,pH值应在5.5-7.0之间,EC值不得超过1.0ms/cm,容重控制在0.3-0.5g/cm³范围内。这些具体数值能够有效指导企业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
使用方法
最后,标准还提供了详细的使用指南。例如,在播种前需要将基质预湿至饱和持水量的80%左右,然后按照每平方米10kg的标准铺平于育秧盘内;播种后覆盖一层薄薄的基质,并轻轻压实以保持种子与基质的良好接触。
以上是对DB51/T 3135-2023《机插水稻育秧基质生产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