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茶树绿盲蝽害测报调查的技术要求,包括调查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预测预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地区茶树绿盲蝽害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Survey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Tea Plants - Part 3: Green Blind Bu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818.3-2023《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绿盲蝽》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茶树种植区绿盲蝽的监测与调查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内容的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所有从事茶树栽培的单位和个人,在进行绿盲蝽测报调查时需遵循此规范。
绿盲蝽的识别特征
绿盲蝽是一种对茶叶生产造成威胁的重要害虫。标准中明确指出其成虫体长约为4毫米,绿色或黄绿色,触角较长且分节明显。幼虫则呈现淡黄色至浅绿色,身体较小但活动迅速。这些特征有助于在田间快速准确地识别绿盲蝽。
监测点设置
为了确保数据的代表性与准确性,应在每个茶园内均匀分布至少5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应选择在茶树冠层中部位置,并保持一定间距以覆盖整个茶园区域。
调查频率
标准规定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全面调查。特别是在春季(3月至5月)和秋季(9月至11月),由于这两个时期是绿盲蝽繁殖高峰期,需要增加调查次数至每周一次。
数据记录与分析
每次调查后,应当详细记录发现的绿盲蝽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所处生长阶段等信息。同时,还应结合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虫害发生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防治建议
当单株茶树上绿盲蝽数量超过5头时即视为达到防治指标。此时可采用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结合化学药剂喷洒的方式进行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农药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可以有效降低绿盲蝽对我省茶产业造成的损失,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