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吉林西部小冰麦复种燕麦草的生产技术要求,包括种植环境、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西部地区小冰麦与燕麦草复种生产的指导。
Title: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Relay Cropping of Xiaobingmai and Oat Grass in Western Jil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600-2023《吉林西部小冰麦复种燕麦草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吉林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地块选择与准备
1. 地块选择:标准指出,地块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土壤肥力较高的区域。这是因为小冰麦和燕麦草的生长都需要良好的水分条件和足够的养分供给。同时,要求地块前茬作物为非禾本科作物,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2. 整地质量:强调深耕细耙,确保土壤疏松无坷垃,达到“耕层深厚、土碎地平”的标准。这样做可以为种子提供一个适宜萌发和扎根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植株健壮度。
播种技术
3. 播种时间:规定小冰麦应在秋季适时早播,而燕麦草则需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在小冰麦收获后尽快完成播种。这样安排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延长植物生长期,增加产量。
4. 播种方式:推荐采用机械条播的方式,行距控制在15~20厘米之间。这种播种方式能够保证植株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同时便于后期田间管理操作如施肥、灌溉及病虫害防治等。
5. 播种量与深度:小冰麦每公顷播种量一般为375~450公斤,而燕麦草则为150~225公斤。播种深度建议保持在3~5厘米范围内,过浅容易导致种子被风吹走或暴露于地表,影响成活率;过深又可能延迟出苗时间。
管理措施
6. 水肥管理:明确了不同生育阶段的灌溉次数与施肥原则。例如,在拔节期至抽穗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此时应保证充足水分供应,并结合实际情况施加适量氮磷钾肥料,促进植株快速生长发育。
7. 病虫害防控: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于常见的锈病、白粉病以及蚜虫等问题,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以及化学药剂喷洒等方式加以解决。
8. 收获时机:对于燕麦草而言,当其干物质含量达到70%左右时即可开始收割。而小冰麦则需要等到籽粒完全成熟后才能进行收割作业。正确把握收获时机不仅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品质,也直接影响后续种植计划安排。
以上就是对DB22/T 3600-2023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分析。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规程,有助于提升吉林西部地区小冰麦复种燕麦草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