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人参锈腐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子检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DNA提取、引物探针设计、反应体系及条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人参锈腐病菌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Title:Molecular Detection of Ginseng Rust Rot Pathogen by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中国标准分类号:B3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601-2023《人参锈腐病菌分子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一项专门用于检测人参锈腐病菌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参锈腐病菌的操作流程,包括样本采集、核酸提取、反应体系建立、扩增条件设定以及结果分析等步骤。适用于人参种植区及科研机构对人参锈腐病菌的快速筛查与诊断。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6682关于实验室用水的规定,以及SN/T 1135关于植物病害微生物检测的一般要求。这些引用文件为本标准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持。
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人参锈腐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相关专业术语的概念。例如,“人参锈腐病菌”是指引起人参锈腐病的主要致病因子,而“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通过荧光信号监测DNA扩增过程的技术手段。
样品采集与保存
样品应从疑似感染的人参植株根部取样,确保样本新鲜且无污染。采样后需立即置于冰袋中运输至实验室,并在-70℃条件下长期保存。
核酸提取
采用商业化试剂盒进行基因组DNA提取,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外源DNA污染,保证提取效率达到预期水平。
反应体系构建
构建包含特异性引物、探针、酶及其他必要成分的反应混合液。其中,引物序列设计需基于人参锈腐病菌特有的保守区域,确保检测特异性。
扩增条件设置
设定合适的退火温度(通常为60℃左右)及循环次数(一般为40轮)。此外还需加入ROX染料作为内部参照以校正仪器误差。
结果判定
根据Ct值判断是否存在目标DNA片段。若Ct值小于阈值,则认为样品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同时建议设立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验证实验可靠性。
注意事项
强调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另外还应注意定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以上是对DB22/T 3601-2023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