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糜子有机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储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糜子的有机栽培生产。
Title: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ille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40/T 035-2023 糜子有机栽培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为糜子的有机种植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土壤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糜子种植地应选择在无污染源、远离工业区和交通干线的地方,土壤质量需达到GB 15618中的二级标准。这意味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限定值,并且不得含有农药残留或其他有害物质。这一要求确保了糜子从生长初期就处于一个纯净的环境中,避免了外界污染对作物的影响。
2. 种子选择与处理
种子必须选用经过认证的有机种子或经过认证的有机生产体系内繁育的种子。对于没有有机种子供应的情况,可以使用常规种子,但需在播种前至少两代按照有机方式种植。此外,种子处理时禁止使用化学药剂,推荐采用温汤浸种等物理方法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能力。这种做法既保护了种子本身的天然特性,又符合有机农业不依赖化学投入品的原则。
3. 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强调了轮作制度的重要性。糜子与豆类、薯类等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改善土壤结构。同时,提倡使用绿肥覆盖物如苜蓿、油菜等作为基肥,这些绿肥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还能保持土壤湿度,防止水土流失。灌溉时要采用滴灌或渗灌等方式节约水资源,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
4. 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首先通过合理布局、清洁田园等措施预防为主;其次利用天敌昆虫、性诱剂等生物手段控制害虫数量;最后才考虑使用允许范围内的植物源农药或矿物源农药进行应急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用转基因技术和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
5. 收获与贮藏
收获时应根据糜子品种特性和成熟度适时采收,确保籽粒饱满、色泽正常。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干燥至安全水分含量以下,然后入库贮存。仓库内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相对湿度不超过70%,并定期检查防止霉变和虫害侵袭。整个过程中严格遵守有机食品加工规范,确保最终产品完全符合有机标准。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土地准备到收获贮藏全过程的关键环节,体现了科学合理的有机农业生产理念。遵循此规程不仅能保证糜子的质量安全,也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