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震小区划制图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数据处理与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地震小区划的制图工作及相关防震减灾活动。
Title:Seismic Microzonation Mapping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775-2023《地震小区划制图规范》是陕西省发布的关于地震小区划制图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内城市和乡镇规划区内地震小区划成果的制图工作。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区域和对象,确保了制图工作的地域性和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地震小区划”、“地震动参数”等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地震小区划”是指根据地震活动性、场地条件等因素,将某一地区划分成若干个地震动参数相对一致的小区域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3. 基本要求:规定了制图的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强调在制图过程中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保持不同图件之间的信息一致性。
4. 数据来源与处理:要求使用经过验证的数据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数据清洗、格式转换等。这一步骤对于确保最终制图结果的质量至关重要。
5. 图件内容:详细列出了地震小区划图应包含的内容,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布图等。每种图件都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技术要求,以满足专业需求。
6. 比例尺选择:根据不同用途确定合适的地图比例尺,一般情况下推荐使用1:5000至1:50000的比例尺范围。合理选择比例尺有助于提高地图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7. 颜色与符号:明确了各类要素的颜色搭配及符号样式,例如高风险区采用红色标注,低风险区则用绿色表示。统一的颜色和符号体系便于使用者快速理解图示信息。
8. 审核与验收:提出了严格的审核流程,包括内部校核、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只有通过所有检验程序的地图才能正式投入使用,从而保障了最终产品的质量。
9. 更新机制:鉴于地震活动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定期更新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更新频率建议。
以上就是DB61/T 1775-2023《地震小区划制图规范》中部分重要条款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提升地震小区划工作的科学性,也为相关部门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提供了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