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耳菌种生产的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金耳菌种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Jiner (Tremella aurantialba) Strai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776-2023《金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发布的关于金耳菌种生产的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术语
标准适用于金耳菌种的生产过程,明确了金耳菌种的定义为经过分离、筛选、纯化并鉴定合格后用于栽培的金耳菌丝体纯培养物。这一定义强调了金耳菌种需具备纯度高、遗传稳定性和优良生物学特性的特点。
二、生产环境要求
标准规定了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光照和温湿度控制条件。具体要求包括:室内温度保持在20℃至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5%-75%范围内,光照强度适中且避免直射阳光。这些条件能够确保金耳菌种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都能处于最佳状态。
三、培养基配制
标准指出,培养基原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推荐使用玉米芯、棉籽壳等天然有机材料作为主要成分,并添加适量的氮源如豆饼粉或尿素来满足微生物生长需求。同时强调了灭菌处理的重要性,要求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在121℃条件下持续15分钟以上以彻底杀灭杂菌。
四、接种操作规程
在接种环节,标准特别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要求所有工具及容器均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接种人员需穿戴专用工作服并佩戴口罩手套;整个过程应在超净工作台上完成,避免外界污染。此外还规定了每瓶菌种的接种量不得超过其容量的1/3,并且要保证均匀分布于培养基表面。
五、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标准提出了定期检查制度。包括对培养室内的温湿度变化进行记录分析;观察菌丝生长状况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及时清理废弃物防止交叉感染等。另外还建议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系统,详细记载每次生产活动的相关信息以便追溯查询。
六、收获与保存
当菌丝长满整个培养瓶时即可视为成熟,此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后的金耳菌种应当立即放入冷藏箱内保存,温度控制在4℃左右,最长保存期限不超过三个月。在此期间还需定期检测其活性水平,确保不会因长时间存放而丧失活力。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金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从多个方面为金耳菌种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