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众应急救护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内容、师资要求、培训实施、考核评估及质量控制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开展公众应急救护培训的机构及相关活动。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Emergency First Aid Trai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344-2023《公众应急救护培训管理规范》是浙江省针对公众应急救护培训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公众应急救护培训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性规范,包括培训组织、课程设置、师资要求、考核认证等环节。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明确了公众应急救护培训的目标和原则,强调以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为核心,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普及性的原则开展培训。这为各地在实施具体培训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在培训组织部分,规定了培训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拥有固定的培训场地、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教学设备。同时要求培训机构需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确保每位参训者的培训记录可追溯。
课程设置方面,标准提出了基础急救知识与技能、常见急症处理、灾难现场救护等多个模块,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差异化课程。例如,对于普通公众侧重于心肺复苏术、创伤包扎等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对于特定行业从业人员,则增加了更多专业化的急救知识。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对急救培训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此外,还鼓励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医务人员参与授课,增强培训效果。
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只有达到规定标准者才能获得结业证书。这一措施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培训结果的认可度。
总之,《公众应急救护培训管理规范》为推动全省范围内规范化开展此类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执行策略,以期实现最佳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