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封场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封场后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losed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s
中国标准分类号:Z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336-2023《封场后生活垃圾填埋场评价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它为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评价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封场”、“稳定化”等核心概念。“封场”是指当生活垃圾填埋场达到设计容量或因其他原因停止接收垃圾时,采取工程措施对填埋场进行封闭处理的过程。而“稳定化”则是指通过自然降解或其他方式使填埋场内物质趋于稳定的阶段。
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构建了一个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影响、生态恢复、安全管理等多个维度。其中,“环境影响”部分强调了地下水监测、气体排放控制的重要性;“生态恢复”则关注植被覆盖率提升及土壤功能恢复情况;“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突发状况下的有效应对。
评价方法与程序
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标准提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例如,在评估环境影响时,不仅要考察污染物浓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还需结合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此外,还规定了现场勘查、资料审查以及公众意见收集等多种手段并用的方式来进行综合评定。
特别注意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关于长期监控的要求。标准指出,即使在完成初步验收之后,仍需持续跟踪监测至少五年以上,以确保各项指标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要有预见性,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总之,《封场后生活垃圾填埋场评价规范》不仅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也为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创造了条件,有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