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浙江省内特殊管理药品在反恐怖防范方面的要求,包括防范等级、人员管理、设施设备要求、应急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涉及特殊管理药品的医疗机构及相关单位。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System - Part 20: Special Managed Pharmaceutic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65.20—2018《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20部分:特殊管理药品》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强化对特殊管理药品的反恐防范措施,保障社会安全。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关于人员培训(5.1)
本标准要求相关单位应定期开展员工的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特别强调,所有接触特殊管理药品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反恐怖防范知识培训,并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复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还能确保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此外,对于新入职员工而言,岗前培训尤为重要,它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安全操作指南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安全检查制度(5.2)
建立和完善安全检查机制是预防潜在威胁的关键步骤之一。根据标准规定,企业需制定详细的日常巡查计划,包括但不限于货物入库验收、存储期间不定期抽查以及出库核查等环节。每次检查后均需形成书面记录存档备查,以便追溯问题来源并及时整改。同时,在重大节假日或敏感时期还需增加额外的安全检查频次,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应急预案建设(5.3)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状况,《规范》明确指出每个涉及特殊管理药品的企业都应当编制专门的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应涵盖报警流程、疏散路线、医疗救助措施等内容,并定期组织模拟演练。通过实际操作检验预案的有效性,不断优化调整直至达到最佳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发生事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物流运输安全管理(5.4)
鉴于特殊管理药品具有较高风险等级,在其运输过程中采取严格管控措施必不可少。标准建议使用专用封闭式车辆运送此类物品,并配备GPS定位系统全程跟踪货物位置;驾驶员须持有合法资格证书且无犯罪记录;途中不得随意停留或改变行程安排;到达目的地后需核对收货方身份信息无误后再交付货物。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标准对于整个供应链环节安全性的高度重视。
以上是对DB3301/T 65.20—2018中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剖析。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要求,可以大大提升特殊管理药品领域的整体安全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