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浙江省学校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的总体要求、人力防范、实体防范、电子防范、安全检查及应急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级各类学校的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System Part 23: School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65.23-2019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23部分:学校》是杭州市地方标准,该标准为学校提供了系统的反恐怖防范管理指导。以下将对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标准明确要求学校应建立由校长负责的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小组需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反恐防范措施。同时,学校应指定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反恐防范工作的落实和协调。
二、人防体系建设
在人防方面,标准提出学校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保安人员,并确保其经过专业培训。保安员需熟悉校园环境及周边情况,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置技能。此外,还鼓励聘请具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参与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三、物防设施配置
关于物防设施,标准强调学校大门必须安装坚固耐用的实体防护装置如铁门等,并设置完善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覆盖主要出入口及重点区域。对于教学楼内部,则要求安装紧急报警按钮以及必要的消防器材。
四、技防手段应用
技术防范措施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它建议学校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来加强安全管理效能。例如,在校门口部署人脸识别设备以实现人员身份验证;利用周界入侵探测器预防非法闯入事件发生;通过电子巡更系统监督巡逻人员的工作状态等等。
五、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标准要求学校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预案内容应涵盖各类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情形及其相应的处置流程,确保每位教职工都能清楚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相关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协作关系以便快速响应紧急状况。
六、宣传教育培训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反恐知识教育。学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或者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另外还需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大家面对危机时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
以上就是针对《DB3301/T 65.23-2019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23部分:学校》中关键条款所做的深入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从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