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再生稻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播种育秧、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再生稻的栽培与生产。
Title:Regenerative Rice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DB3311T 271─2023是指导再生稻种植的重要标准。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抗逆性好的优质高产品种。这主要是因为再生稻需要在头季稻收获后还能继续生长结实,因此对品种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有较高要求。
二、播种育秧
规定了适宜的播期和秧龄,一般在3月上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0-40天之间。强调要培育壮秧,每穴苗数控制在2-3株,以保证移栽后的成活率和生长势。
三、田间管理
提出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措施。氮磷钾比例为2:1:1,基肥与追肥比例为6:4。水分管理要掌握\"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深水孕穗、后期干湿交替\"的原则。
四、病虫害防治
强调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收获与留桩
明确头季稻收获时要保留适当高度的稻桩,一般为20-30厘米。这有利于后续再生芽的萌发和生长。
六、后续管理
再生季要加强肥水管理,及时追施促芽肥,保持田间湿润。注意防治再生季可能出现的新病虫害。
以上是该标准的一些核心内容解读,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