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设置原则、技术要求、维护管理及培训宣传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置、使用和管理。
Title:Public Places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与维护管理规范》(DB3301/T 0435—2023)是杭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公共场所AED的配置、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首先,在AED的选址布点方面,标准规定了基于人口密度、人员流动性以及突发心脏骤停事件发生概率等因素来确定设置位置。例如,交通枢纽如地铁站、机场等人流密集区域应当优先考虑安装AED设备。此外,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获取到AED。
其次,在设备安装要求上,标准强调了AED的位置应该明显且易于接近,同时需要有醒目的标识指引。具体而言,AED装置应当放置于视线无障碍的地方,并且周围环境应保持整洁有序,避免因杂物堆积影响取用效率。对于安装高度也有明确规定,一般建议底部离地面约1.2米至1.5米之间,便于不同身高人群操作使用。
再者,关于日常维护保养,标准提出了定期检查电池状态、电极片有效期等具体内容。比如,电池电量至少要保证连续工作时间达到说明书要求的标准值以上;而一次性使用的粘贴电极片则需关注其保存期限,临近过期前应及时更换新批次产品。另外,还要求建立详细的维护记录档案,包括每次检查的时间、结果及处理措施等内容,以便追溯管理。
最后,在培训教育环节,标准指出相关单位应当组织员工参加专业的心肺复苏术(CPR)及AED使用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且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全民自救互救意识。
综上所述,《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设置与维护管理规范》不仅为杭州市内各类公共场所提供了科学合理的AED配置指导方案,而且从多维度保障了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发挥最大效能,这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应急救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