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水务设施基础感知点位设置的总体要求、设计原则、布设方法及管理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水利水务设施的基础感知点位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etting up Basic Sensing Point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Water Affairs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2/T 1156—2023《水利水务设施基础感知点位设置规范》是浙江省衢州市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水利水务设施中各类感知点位的设置原则、方法、要求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水利水务设施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3.1 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衢州市行政区域内水利水务设施的基础感知点位设置工作。这一条款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强调了在衢州市范围内所有涉及水利水务设施的感知点位设置均需遵循此规范。
4.1 感知点位分类
感知点位分为水文监测点、水质监测点、视频监控点和安全监测点四大类。每种类型的感知点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定位和技术要求。例如,水文监测点主要用于收集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流量、流速等信息;水质监测点则侧重于检测水中化学物质浓度及污染物含量;视频监控点用于实时监控现场情况;而安全监测点则是为了保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5.2 水文监测点设置要求
水文监测点应选择在河道主流线附近,避开支流入汇处、死水区以及可能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同时,考虑到长期观测的需求,站点位置应相对固定,并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以便于设备维护和数据采集。此外,还应注意避免电磁干扰源的影响,确保测量精度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6.1 水质监测点设置原则
水质监测点应当覆盖不同功能区段,包括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排污口上下游、农业灌溉区等重点区域。对于同一功能区段内,建议设立多个代表性点位以提高数据可靠性。另外,在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合理安排采样频率与时间间隔。
7.3 视频监控点布局考量
视频监控点宜布设于重要建筑物入口、关键操作区域以及易发生事故的位置。安装高度应适中,既能全面覆盖目标范围又能防止被遮挡。同时,还需注意光线条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在夜间或低光照条件下可配备红外摄像头或其他补光措施。
8.2 安全监测点配置标准
安全监测点主要针对高风险作业环境下的工作人员生命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记录。这类点位通常会结合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情况、作业强度等因素综合评定所需数量及分布情况。一旦发现异常信号,系统应及时发出警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以上只是对部分内容做了简要阐述,实际应用时还需要结合具体项目特点灵活调整方案。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